2017年09月05日 15:09 來源:國僑辦網站
中國有近4000萬華僑華人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他們具有融通中外的天然優勢,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作為中國政府專門負責僑務工作的職能部門,始終秉持“兩個服務”宗旨,一貫重視發揮華僑華人的作用,遵循“積極引導、互利共贏”原則,引導華僑華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攜手海外僑胞同圓共享中國夢。
一、深入調查研究,提出具體辦法和措施
(一)推進絲路智庫建設。我辦屬高校華僑大學、暨南大學先后成立絲綢之路研究院,其中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是列入國家戰略的“絲路”相關智庫。研究院通過舉辦絲路經濟論壇、海外華商中國投資峰會等活動,收集整理海上絲綢之路歷史資料,打造絲路理論研究的學術高地和戰略決策的重要智庫。
(二)加強海外情況調研。以委托辦屬院校和智庫專家開展專項調研方式,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重點華商、專業人士和社團政商狀況等信息。采取組派服務“一帶一路”工作小組的形式,實地了解華僑華人參與交通運輸、港口、產業園區建設和倉儲、貨運代理、能源資源開發等主要領域的需求,以及與國內企業攜手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具體項目信息,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僑商數據庫和項目資源數據庫。
(三)制定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規劃實施方案。在廣泛征求意見并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我辦制定了《國僑辦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規劃2017年工作要點》鼓勵和引導僑胞參與交通運輸、港口建設、產業園區建設等“設施聯通”的具體項目,促進在船舶、運輸、倉儲、貨運代理以及能源資源開發等領域與國內企業開展對接合作。
二、積極搭建平臺,協調促進對接合作
(一)發揮既有僑務經科活動平臺作用。立足世界華僑華人工商大會,東盟華商會、武漢“華創會”、成都“海華會”等國僑辦主辦或參與主辦的十幾個引資引智平臺,為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華商在內的各方提供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務實合作的直接溝通交流機會,引導僑胞在國內外參與“設施聯通”“資金融通”和“貿易暢通”等工程項目及“民心相通”民間溝通與交流合作。
(二)穩步推進“僑夢苑”建設,打造對接基地和落地平臺。在全國掛牌成立了16家“僑夢苑”,覆蓋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布局的精華地帶和重要僑鄉,不但成為高科技僑商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的重要載體,還成為華僑華人承接“一帶一路”具體項目的對接基地與落地平臺。
(三)推動建立“一帶一路”華商組織協作網。為更好引導僑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國僑辦已建成并上線運行華僑華人與“一帶一路”建設專題網頁,加快建設項目信息數據庫以及信息發布平臺,支持建立跨境電商合作聯盟,并于2017年6月12-13日在北京舉辦第二屆世界華僑華人工商大會和中國僑商會第4次會員代表大會,構建起“一帶一路”華商組織協作網,為僑胞提供對接合作載體和有效機制。
(四)支持僑商積極參與各類工業園區、自貿區建設。支持僑商參與建設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和福建泉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支持東南亞國家僑商企業與廣西、云南邊境地區點對點建設工業園區;支持東歐國家中小僑商建立跨境電商聯盟,推動浙江設立僑商跨境電商試驗區,引導海外浙商率先發展跨境電商和境外“公共倉”。
三、加強宣介引導,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一)著力文化教育,促進“民心相通”。2014年,國僑辦啟動并實施海外“惠僑工程”,2015年起,國僑辦開始實施“雙語人才定向培養計劃”“民心相通人脈涵養計劃”,同時,大力開展“文化中國”系列活動,促進文化交流,拉近民心距離,增進傳統友誼。
(二)講好“絲路”故事,促進“政策溝通”。支持和鼓勵中新社加強與沿線媒體的交流合作,闡釋“一帶一路”建設的利益交匯點,最大公約數,提升沿線國家和民眾對“一帶一路”理念、原則的認識,更多獲得當地的理解支持,更多培育知華友華力量,給廣大華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營造更加友好的人文環境。
(三)組織出訪團組,為僑胞參與“一帶一路”提供支持與協助。國僑辦定期組織“海外人才為國服務博士團”參觀考察,為“一帶一路”建設建言獻策、技術指導、尋求合作。定期組織經濟與法律專家宣講團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等僑胞聚集地巡講,宣介中國“一帶一路”政策。定期組織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小組赴沿線國家交流訪問,為海外僑胞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咨詢和幫助。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