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7日 15:33 來源:中國僑網
“相聚上海共謀發展——海外僑胞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交流會在滬舉行。 張亨偉 攝
中國僑網上海9月27日電(記者 許婧)“上海在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的過程中,有能力打造成為優秀的世界文化的大舞臺。”上海市僑辦和上海市海外交流協會26日舉辦了一場名為“相聚上海共謀發展——海外僑胞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交流會,邀請8位僑胞代表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感受、40年來自己與上海的故事,以及對這座城市未來發展的期望,僑胞們紛紛各抒己見,十分看好即將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美國美中公共事務協會會長兼執行總裁騰紹駿、馬來西亞華人公會中央委員顏天祿、意大利博埃里建筑所合伙人、主持設計師胥一波分別從自身經歷出發,訴說自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見證者、瞭望者的所見、所想。華文作家、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永久榮譽會長、文化基金會主席戴小華,意中交流協會主席、上海“白玉蘭紀念獎”獲得者朱裕華,毛里求斯中華文化藝術委員會會長、新唐人街基金會主席林海巖,美國南加州上海聯誼會會長、美國鷹龍傳媒公司董事長蘇彥韜和上海綠環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白玉蘭紀念獎”獲得者、來自新西蘭的魏正康也作為僑胞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故事和體會,以及與上海這座城市的動人故事。
顏天祿說,今天有幸相聚在經濟繁盛的上海,可以說意義非凡。今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廣大海外華人僑胞從初期率先在華投資興業。到今日,中國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先后實實在在地形成了多形式、多局面的經貿人文合作契機。馬中兩國相互扶持,奠下友好關系的基石。伴隨當代全球化的大浪潮,身處馬來西亞的華人此時除了依然可以扮演在華投資外商角色,而且更能充分發揮搭橋牽線的獨特作用,實際參與結合并且推進“引進來、走出去”。
顏天祿認為,今年,全球正處于經濟復蘇事態,更有部分地區出現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現象。然而,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決心,主張經濟全球化的舉措,比如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有利于刺激世界經濟增長。“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但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時刻提供世界各國進行貿易一個新的渠道、新的平臺,而且也為全球工商界人士針對世界經濟發展,以及國際商貿前景進行深入交流,創造歷史性的機遇。
騰紹駿提出,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很多海外僑胞一起見證了這40年的輝煌成績,也一起度過大大小小的波折與風浪。他說,中國今天的實力是跟改革開放有分不開的重要關系。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設立亞投行,并將舉行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動與世界分享改革開放紅利。
騰紹駿建議,在美國海外的華人要做中美友好的堅定促進者,促進中美人民的交往和民心相通,多交美國朋友,給他們解釋中國的文化歷史。我們自己要團結,融入當地,展示良好的形象,把同胞們的力量組合起來發揮積極的作用。
戴小華談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對海外華人的影響后,從文化角度分析,希望上海能夠變成一個世界文化的大舞臺,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實也是中華文化的發展繁榮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這位華人作家還提到了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在她看來,講好中國故事要通過音樂、美術、舞蹈、電影、電視劇,甚至是文學作品去打動別人。因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只有心靈相通了,大家才更能夠了解中國文化的優秀。
本場交流會是“2018相聚上海·共謀發展”系列活動之一。作為上海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和上海市海外交流協會的品牌活動,“2018相聚上海·共謀發展”自1999年以來每年舉辦一次,今年活動主題為“展望再出發——華僑華人與上海改革開放40周年”,邀請了4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位海內外嘉賓出席開幕式。(完)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