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先锋女优在线看片,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翁吻乳婷婷小玲21章小说,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搜 索
首頁 > 經濟科技 > 正文

第十二屆“留交會”開幕 海歸留蘇“創”意濃

2019年05月10日 15:07    來源:新華日報

  每年來蘇就業創業海歸人才超萬人

  留交會為媒,海歸留蘇“創”意濃

  5月8日,以“新時代·聚人才·創名城”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留學人員南京國際交流與合作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來自30多個國家的1200多名海內外人才共謀創新創業發展。

  市委書記邀請共做創新名城合伙人

  留交會開幕式上,(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說,南京擁有國家級江北新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擁有53所高校、120多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和一批大院大所,目前正高起點打造“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平臺,高標準建設15個高新園區和60萬平方米的“城市硅巷”。6月下旬,還將舉辦首屆“南京創新周”。

  南京連續兩年出臺專門支持創新創業的市委“一號文件”,其中很多政策具有突破性,屬南京特有。比如,在人才資助方面,對來南京落地實施重大創新項目的全球頂尖專家,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助;對企業引進的高水平創新團隊,給予最高300萬元資助等;

  突出企業引才主體地位,對實施“345”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成效明顯的,最高給予用人單位500萬元獎勵;

  支持企業建立海外專家工作室,鼓勵科研人員在崗和離崗創業,支持企業人才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兼職,特別是鼓勵各類人才在南京參與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支持人才團隊持大股,每年按績效擇優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

  不唯資歷、不唯學歷、不唯“帽子”,建立市場化綜合評價體系,實施高層次人才“舉薦制”,大膽選用“非共識性人才”;

  出臺“優化營商環境100條”“民營經濟30條”,致力于當好服務企業、服務人才的“店小二”……

  張敬華向廣大海內外優秀人才發出誠摯邀請:歡迎大家回國來南京,共做創新名城的合伙人。

  留交會成擴大開放、展示形象名片

  南京留交會自2008年創辦,至今已舉辦十二屆,與大連的中國海創周、廣州海外人才交流大會齊名,是北、中、南三大國家級海外人才交流合作平臺之一,成為南京引才聚才、擴大開放、展示形象的一張名片。

  據不完全統計,通過“留交會”這一平臺,每年有2000多名海內外人才結緣南京。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地理與信息技術專業博士游同學與男友當天參加了“金陵金領”海外人才獵聘活動。在加拿大求學4年、在德國游學1年的游博士說,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經濟更有活力,創新創業機會更多,回國就業創業漸成海外留學人員的主流選擇。此次和游博士一起參加留交會的加拿大高校博士有10多人,還有很多未到場的同學托其代為關注相關專業的就業機會。

  已落戶南京江北新區的芯翼科技項目合伙人嚴鵬程告訴記者,研發企業更看中人才、產業鏈和創業環境。南京高校資源豐富,東大的芯片設計、南航和南理工的微電子技術等都很強。江北新區正在打造“芯片之城”,引進了臺積電等龍頭企業,芯翼科技研發的通訊芯片正處于產業鏈的下游。“在落戶南京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在注冊資金、融資以及人才引進補貼方面提供了很大幫助”,嚴鵬程說,國內創業環境好,機會也多,回國創業是大趨勢。

  當天的留交會還吸引了892位國內知名高校博士前來洽談。上海交通大學電子科學技術專業博士黃小龍給4家單位投了簡歷。他說自己喜歡從事科研,南京聚集了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城市宜居,他和妻子都希望來此安家落戶。

  近年來,江蘇通過留交會、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無錫高層次人才雙創交流大會等招才引智平臺,每年吸引海外人才達萬人以上。

  蘇中蘇北招才引智熱情高漲

  今年留交會聚焦產業前沿領域,圍繞南京近年來重點打造的軟件和信息服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邀請專家學者、業界翹楚進行研討互動,舉辦的6場峰會吸引了眾多海歸創業者。

  以人工智能前沿峰會為例,定于當天上午9:30開始,而記者9點到達現 場時,可容納100人的會場已經坐滿,很多人站在邊上,F場主持人建起AI交流群,短短1個小時就有116人入群,有尋找合作伙伴的,有項目招商的,也有項目投資者。

  與前兩年參加南京留交會的人士主要來自蘇錫常、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不同,此次留交會吸引了蘇中蘇北眾多開發區、園區和投資機構工作人員。

  宿遷市宿城區副區長王志丹通過AI交流群,向現場100多位專家進行推介,介紹當地的激光產業園。提前到南京布置展臺的鹽城市大豐區人社局工作人員陳飛說:“蘇北經濟起來了,高層次海歸施展的舞臺更廣,我們希望有機會多交流,邀請他們去大豐看看!痹诤韧獠┦宽椖繉訒F場,更多蘇中蘇北招才人員與高層次海歸一對一交流洽談。

  此次留交會共吸引廣州、合肥、寧波等19個城市組團參加,其中省內11個設區市現場提供416個引智項目和713名海外人才需求,初步達成意向57個,高層次人才招聘達成初步意向102人。

  本報記者 黃紅芳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