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1日 11: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在中國著名僑鄉福建泉州,“番客樓”作為承載當地華僑文化的特別存在,幾乎遍布泉州每一個區縣乃至鄉鎮、街道。位于泉州臺商投資區東園鎮的龍蒼村,面積不大的村子里坐落著30多幢保存完好、相對集中并且連成片的“番客樓”,這些“番客樓”大多建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最老的一幢已有上百年歷史。它們在龍蒼村靜靜地展示華僑們的美麗鄉愁。近日,記者走進龍蒼村實地探訪。
【同期】龍蒼村鄉愁記憶館管理員 惠南中學退休教師 莊啟超
這華僑大約是清朝末年,大部分到菲律賓、東南亞各國。主要他們在外面打拼之后,為了改變家鄉親人的居住環境,就回家建了好多房子。那我們把它叫做番客樓。
【解說】龍蒼村核心區古稱埭村,早年間因為人口眾多、土地貧瘠,不少村民遠赴海外謀生。百余年之后,龍蒼華僑及其后代,雖然身處海外,但始終沒有忘記故土。支持家鄉建設、與家鄉親人的頻繁往來的歷史,也使龍蒼村成為市級的僑鄉文化名村。
【同期】龍蒼村鄉愁記憶館管理員 惠南中學退休教師 莊啟超
我們村的小學都是菲律賓的華僑當時一手建成的。還有就是村里的道路、好多水泥路都是華僑捐資建成的。華僑對我們村里的貢獻是很大。
【解說】如今,龍蒼村將其中一座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番客樓”改建成鄉愁記憶館。對貢獻突出的老一輩華僑建檔立冊,并展示各個時期的僑批等文,以此銘記華僑們對家鄉的貢獻。
【同期】龍蒼村鄉愁記憶館管理員 惠南中學退休教師 莊啟超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埭村,了解我們埭村的華僑對家鄉的貢獻。也是要教育下一代的愛國愛鄉的情懷。
【解說】沿著龍蒼村的村道一路尋去,可見各具特色的“番客樓”,既有出磚入石、雕梁畫棟、曲線燕尾脊、閩南紅等閩南古大厝特色,又有廊柱式騎樓的南洋式建筑特點,中西合璧彰顯時代特征。龍蒼村村委會主任莊洲凱表示,龍蒼村將以鄉愁記憶館、“番客樓”“美麗鄉村”建設等為載體,持續對沿線村容村貌進行微景觀改造。
【同期】龍蒼村村委會 主任 莊洲凱
下一步我們想繼續打造第二期,繼續把這些閑置的番客樓布置南音會館、莊鼎水(僑領)紀念館、閩南滴水獸博物館、閩南童謠館、閩南民俗文化館等等。把我們村打造一條集閩南文化、華僑文化、宗教文化的旅游路線。
記者 柯寧 福建泉州報道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