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2日 09: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7月21日電 (謝夢圓)第三屆“僑見·我們的故事”中華文化海外傳播活動20日下午在滬正式結束,多名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阿聯酋、日本等國的華裔青年完成了為期6天的研習之旅,并在回顧總結時,紛紛表示自己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當日上午,還舉行了第二場“大咖來了”講座,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孫宜學作為嘉賓,通過講解中國的詩詞,向華裔青年們講解蘊含在背后的情感和價值取向。
在孫宜學看來,直到現在,世界還是從讀唐詩開始了解中國,所以此次選擇了多首表達不同情感的詩詞,從解析詩詞的角度傳達中國的傳統文化。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對著屏幕上的宋詞,孫宜學從介紹時代背景和作者蘇軾的身份開始,一點點為這首悼念亡妻的詞做注解,“過去的時代是男尊女卑的,所以男人思念女人似乎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但蘇軾作為一個大詩人,思念妻子一點都不覺得羞愧。表達愛需要羞愧嗎?勇敢去表達是一件值得贊揚的事情。”
在孫宜學看來,中華民族是一個很會“愛”的民族,是一個很浪漫而并非保守的民族,中國人在詩詞中表達的愛情并不遜色。
隨后,日本東京都日中友好協會特任顧問莫邦富聚焦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中的“色香味”進行了交流分享,他認為做好國際傳播,需要注意當地“口味”,用好當地“食材”,傳播者要熟悉當地的文化特點和價值觀念,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推廣。
而此次研學之旅似乎也做到了“潤物無聲”,六天的行程里,華裔青年們參觀了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上海博物館東館,訪問了中國商飛研究院、人工智能島等地。來自美國的華裔青年裘梓豪表示,作為中華兒女,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祖國的驕傲與自豪,“目睹祖國在歷史的長河中日益繁榮昌盛,我們的心中涌動著無盡的激情與動力。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更加了解了上海,也更加了解了自己華僑的身份。我們每個人都是連接中國文化與世界的橋梁,肩負著傳承和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使命。”
與他有相似感受的青年并不在少數。加拿大華裔周婧文說,此次旅程讓她深刻感受到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通過參訪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她看到了上海整體的風貌以及巨大的變化,百年歲月的變遷讓她看到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與未來愿景。未來,她愿意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將相關文化故事帶到世界各地。(完)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