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先锋女优在线看片,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翁吻乳婷婷小玲21章小说,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搜 索
首頁 > 工作動態 > 正文

海外華文媒體探訪云南昆明 感受春城獨特氣質

2024年07月31日 15: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昆明7月30日電 題:海外華文媒體探訪云南昆明 感受春城獨特氣質

  中新網記者 韓帥南 胡遠航

  7月28日至29日,2024年海外華文媒體云南行活動走進云南省省會昆明。來自17個國家的20家華文媒體代表登西山、品云茶、訪花都,感受厚重、包容、奮進的春城氣質。

  登西山 尋訪華僑印跡

  昆明西山地處滇池西岸,是國內著名旅游風景名勝區,海內外游客長年不斷。除擁有龍門、華亭寺、玉蘭園等景點外,西山之中還矗立著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聶耳墓、聶耳紀念館等抗戰紀念標志。

  細雨中,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前往西山拜謁聶耳墓。

  聶耳出生、成長于昆明,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賣報歌》《金蛇狂舞》等具有歷史價值的不朽之作。他開辟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

  參觀聶耳紀念館后,日本《留學生新聞》副總編龍麗華感慨良多。據她介紹,1935年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海邊不幸溺亡后,當地修建了聶耳紀念碑,每年都舉辦紀念活動。

  “這樣的紀念活動一直持續,這說明中日民間友好交流從未中斷。”龍麗華說。

圖為海外華文媒體代表緬懷南僑機工。中新網記者 李嘉嫻 攝

  隨后,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來到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前敬獻鮮花,以此表達對南僑機工的追思緬懷。

  1939年,來自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菲律賓等國的3000多名南洋華僑機工響應陳嘉庚先生的號召,遠涉重洋回到中國,在滇緬公路投入抗日戰爭運輸工作。從1939年到1945年,南僑機工共搶運約50萬噸軍需物資,他們中有1000余人獻出了生命。

  “抗日戰爭期間,廣大海外華僑華人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這段歷史應該被銘記!狈坡少e《商報》編輯陳埏衛說。

  品云茶 感受云南包容開放

  走進云茶品鑒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下稱“云茶品鑒院”),海外華文媒體代表立刻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品類豐富的云茶收藏、身著特色服飾的茶藝師、茶葉聞香系統……

圖為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觀看唐代煎茶表演。中新網記者 李嘉嫻 攝

  隨后,茶藝師身著唐代、宋代服飾,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帶來唐代煎茶、宋代點茶等古典茶藝表演。

  在品鑒布朗族烤茶時,云茶品鑒院院長劉莎介紹,自公元10世紀以來,世居云南普洱的布朗族先民發現和認識野生茶樹,并與傣族等民族一起,探索“林下茶”種植,歷經千年保護與發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2023年9月,“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

  劉莎表示,云南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飲茶方式和茶文化。這些文化的交融,使得云茶擁有多元化的特點,展現出了開放性和包容性。

  近年來,作為茶的故鄉、普洱茶的發源地和中國茶葉主產區的云南,積極以茶為媒開展國際交流活動。

  “我們與世界共享茶文化,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與各國的茶文化交流碰撞!眲⑸f。

  埃及《中國周報》副社長朱新娥沒有飲茶習慣,但在參訪云茶品鑒院后,她對云茶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比如烤茶就是布朗族人在長期生活中積累的智慧,體現在文化傳承、實用技巧、健康理念等方面!敝煨露鹫J為,這樣的茶文化就是“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動體現,值得傳承和發揚。

  訪花都 見證昆明奮進發展

  夜幕降臨,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來到有著“亞洲花都”之稱的斗南花卉市場。夜晚的斗南花市依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批發商在此買花、賞花、品花、食花。夜游斗南成為昆明的旅游新熱點。

圖為夜晚的斗南花市一片繁忙。中新網記者 李嘉嫻 攝

  斗南花卉產業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宋柯樵介紹,歷經40余年發展,斗南已擁有亞洲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和世界第二大的花卉拍賣中心。每天有117個大類、1600多個品種的鮮切花在這里完成交易,從昆明銷往中國各地及新加坡、越南、泰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讓鮮花香飄世界。

  據顯示,2023年,斗南花市實現花卉交易量135.4億枝、交易額135.7億元,連續25年鮮切花交易量、交易額、現金量、交易人次和出口額居全國第一。

  “斗南花市如此之大的規模和夜間的熱鬧程度,讓我非常吃驚!睈蹱柼m《華人報》副社長周瑞琮說,他在斗南花市看到的是商機無限,是昆明的蓬勃發展。

  “我希望能夠發揮海外華文媒體的優勢,讓海外華僑華人看到一個美麗宜居、高速發展的昆明。”周瑞琮說。

  2024年海外華文媒體云南行活動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辦,中國新聞社云南分社承辦。在為期5天的時間里,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們將走進云南省的昆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三地,探尋華僑歷史、馬幫印跡,觸摸鮮切花、野生菌等特色經濟脈絡,體驗彝族火把節、白族扎染、白族三道茶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完)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