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 15:3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閩臺兩地在文化、語言、習俗方面都有著非常深厚的聯結,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難得的團聚,更是讓我們重溫故鄉情誼、交流彼此生活的美好時刻。”臺灣福建省同鄉會聯合總會副總會長陳守仁表示,兩岸同胞要常來常往,積極參與各領域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尋根閩山閩水,共話鄉音鄉情”2024年在臺閩籍社團懇親活動近日在福建舉辦。6天時間里,來自臺灣30余家社團的約50名嘉賓走進福州、泉州、莆田等地交流參訪,并圍繞親情鄉情、根脈文化等話題展開研討。
懇親交流會上,兩岸社團宗親一同觀看了南音、木偶戲等傳統文化展演,了解兩岸閩南歷史文化的深厚聯結。“作為客家人,我始終銘記客家祖訓,雖然少小離家,但十分關注祖國大陸的發展,并倍感自豪。”臺北市永定縣同鄉會榮譽理事長黃建興表示,兩岸同胞同根、同種、同文,要共同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共同致力民族復興偉業,共圓中國夢。
“鄉親用好一家親,閩臺同心親上親。”臺灣張廖簡交流協會理事長張國琳表示,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牢記歷史、不忘故土,促進兩岸同胞同心一致,共同造福閩臺和我們的子孫后代。
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林銘聰向福建省臺聯捐獻了珍貴的“遷臺記憶”文獻資料。他表示,臺灣海峽的距離阻隔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這些珍貴文史資料是‘兩岸一家無法分割’的歷史見證,也希望廣大鄉親能夠提供更多、更精彩的文史資料,把承載著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同屬一個中國的見證守護好。”林銘聰說。
活動期間,兩岸嘉賓還前往福建多地開展實地交流,參訪莆田文峰天后宮、泉州向金門供水工程等地,感受傳統根親文化的源遠流長,體悟祖地文化的親切與魅力,體驗福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成果。
在位于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臺胞們參觀了泥塑彩繪鄭成功坐像、媽祖塑像等眾多珍貴的涉臺文物,從地理、民族、文化等多角度感悟兩岸一脈相承、兩岸一家親的歷史事實和深厚情感。
“這是當時一些臺灣讀書人為了反抗日本殖民者、保持漢文化而成立的詩社。”展廳內,臺灣明臺高中前校長林垂益望著臺中櫟社二十年題名碑久久不舍離去。“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源,我們是同祖同宗的,這是共創未來的最好精神。”林垂益說。
在臺閩籍社團懇親活動由全國臺聯指導,福建省海外聯誼會、福建省臺聯聯合主辦。相關活動已成功舉辦兩屆,有力推動了兩岸民間往來。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臺盟福建省委會主委、福建省臺聯會長江爾雄表示,希望在臺閩籍社團繼續發揮紐帶作用,扎根基層、聯通兩岸,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閩臺民間基層交流。歡迎在臺閩籍社團宗親積極來閩投資興業,積極投身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攜手合作共繪融合愿景。
左 野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11月12日 第 04 版)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