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08: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臺州11月14日電(郭其鈺)對于海外僑胞而言,夢想的舞臺是一張世界地圖,而最美的風景在回家路上。
11月12日至15日,“奮進之旅·2024浙籍海外僑胞故鄉行”活動在浙江臺州舉行。來自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西班牙等33個國家和地區的80余位海外僑胞齊聚,感受家鄉發展新貌,共享高質量發展機遇。
浙江是全國重點僑鄉,200多萬浙江籍華僑華人遍布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出走到回歸,越來越多海外僑胞走在回家路上,演繹著家與國、僑與鄉“雙向奔赴”的故事。
雙向奔赴,是在闖世界與創家鄉中同心同向。
在臺州東南約20海里處,有一座被譽為“東海明珠”的大陳島。1956年,467名年輕人登上剛解放不久的大陳島,用雙手建起新家園,鑄就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
此行中,海外僑胞第一站便登上“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大陳島,重走“墾荒路”,重溫了那段“荒島”換“新城”、“新城”變“明珠”的墾荒歲月。
“其實僑胞在海外闖天下也是在‘墾荒’,要面對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當年墾荒隊員們艱苦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弊鳛榕_州人,俄羅斯臺州同鄉會(商會)會長顏玲富對于大陳島墾荒精神并不陌生,他往返于中俄兩國從事貿易工作20余年,以僑為橋連接起家鄉與世界。
“華僑出國奮斗的歷史也是一部個人的墾荒史。”不少僑領感慨,在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更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信心,知難而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發展優勢。
雙向奔赴,是在帶頭富與共同富中同心同力。
改革開放以來,敢為人先的浙江率先“掘金”時代機遇,從資源小省一躍成為經濟大省。新時代,如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僑動力”?
走進臺州民營經濟展示中心,在“扛得起大旗、經得起大浪、擔得起大義、吃得了大苦、成得了大事”的五大精神展示墻前,津巴布韋浙江商會會長王建紅拿起手機拍照記錄。
王建紅到海外闖蕩已有25年,一直在非洲從事紡織品對外貿易和服裝制造業,同時牽線搭橋幫助更多浙江企業“走出去”。在她看來,一方面浙江民營經濟發達,雙方合作潛力巨大,另一方面這也是僑胞“深耕海外、反哺家鄉”的應有之義。
從潛心經營“創財富”,到義利并舉“共同富”,浙江籍僑胞積極參與“千個僑團(企)幫千村”“僑助工坊”等“僑助共富”行動。
截至目前,浙江“千個僑團(企)幫千村”累計結對1054家,到位資金69.81億元;“僑助工坊”促成僑商訂單220.6億元;建成“鄉村僑舍”278家。
雙向奔赴,是在踐行、傳播和合文化中同心同行。
發祥于臺州天臺山的和合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海外僑胞們走進天臺山,探尋古今和合之變,體驗當代和合之美。
“僑胞一頭連著家鄉,一頭連著海外,更要當好和合文化、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充分發揮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用僑言僑語向世界講述和合文化之美。”加拿大中國(友好)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王典奇祖籍天臺,對于和合文化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在其看來,加拿大多元文化與中國和合文化有著共同的基因,為此他還成立了“加拿大和合文化研究會”,通過梳理和合文化發展脈絡,研究和合文化當代價值,希望將這一“東方智慧”推廣到加拿大,倡導人們和而不同、和睦相處、和衷共濟。
聚散終有時,后會亦有期。海外僑胞是開放發展的拓路人,是交流合作的架橋人,是浙江形象的代言人,不斷續寫著中國故事里的“赤子歌”。(完)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